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01-10 13:10:58
責任編輯:蹇瑋杰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生產和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十分關心,始終惦念于心、念茲在茲。
航拍位于東坡區永豐村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侯建明 攝
2022年,我市牢記殷殷囑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省關于保障糧食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實施“1611”糧食擴面行動,積極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科技推廣等工作,有力保障了糧食生產穩定。
一片金黃。 盛曉波 攝
“以前這一片田塊小,沒有溝渠,沒有生產便道,農業種植完全是靠天吃飯,搬運全靠人工,費時又費力,很多人都不愿意回來種田?,F在,路通了、水通了,小田改大田,大戶們更愿意來流轉土地,土地租金也上漲了?!苯?,在位于東坡區修文鎮岳營村的高標準農田上,村民岳洪漢看著田里長勢良好的藥材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自從進行了高標準農田改造,村里的這些土地不僅華麗變身為良田,還成為種糧大戶們爭相流轉的“香餑餑”。
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方針,2022年3月份以來,東坡區集中建設了2.14萬畝高標準農田,其中,涉及岳營村、英雄村、三寶村和呂城社區4個村(社區)的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有1.14萬畝,均于當年4月底全面完工,種上了改造后的第一季水稻。
“去年8月,是岳營村高標準農田改造后的第一季水稻收割,不少當地村民還專門到現場來觀看豐收場景?!睎|坡區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促進中心主任李林超表示,聽到大家不停感嘆,當初進行田塊改造時并沒有抱多大期待,沒想到改造后,大大便利了水稻種植和收割,只需幾臺收割機來來回回幾趟,田里的水稻就全部顆粒歸倉了,“這也是我們開展高標準農田改造的動力?!?/span>
這只是全市開展高標準農田改造、助力良田種好糧的一個縮影。去年10月底,趁著冬閑時節,眉山吹響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百日會戰”,《眉山市2022—2023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百日會戰”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5月下旬之前,全市要完成13.1萬畝高標準農田和1.06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新建工作。
隨著一塊塊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的高標準農田在眉州大地的廣袤田間完成建設,將為我市保障糧食安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走進位于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的連片高標準農田,田間不時有忙于管理的勞動者身影。作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基地之一,永豐村的1500畝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基地,從2016年開始劃定試驗基地以來,便開展了無數次試驗,共試種了300多個新品種,篩選出適合眉山及周邊地區種植的優質高產品種近40個,累計種植面積160余萬畝,在永豐村便推廣栽種了20多個新品種。
“2022年,我們試種了106個水稻新品種,并評選出了前20名用于今年試種,只有經過多次試種,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異的品種,才有機會得到推廣種植?!彼拇ㄞr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教授馬均表示,“下一步,我們肯定會加大基地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的投入力度,通過流轉土地開展試驗、研發,力爭在水稻育種研究和種植培育技術推廣上取得更大突破,幫助更多種糧戶種好糧?!?/span>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其實,該基地的水稻試種只是我市施良法促進好種子種出豐收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東坡區、彭山區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東坡區已建成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新建“五化”基地(基地建設標準化、種子生產產業化、生產全程機械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制種農民職業化)面積1500畝,全市制種能力面積達6.9萬畝,常年制種面積穩定在2萬畝以上,制種單產能力提升5%,良種普及率達98%以上,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提供了堅實的良種支撐。
去年8月23日,在東坡區太和鎮金光村的稻田里,3臺收割機在其中來回穿梭,將成熟飽滿的稻谷顆粒歸倉。同時,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管委會正組織人員開展第七屆水稻“一優兩高”田間測產工作,李俊清是當天接受測產的業主。經過工作人員實地測產,李俊清的水稻畝產達到了747公斤。
“我每年都會參加水稻‘一優兩高’生產競賽活動,這個活動不僅讓種植戶更直觀地了解新品種、新技術,還對提高糧食的產量和品質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睋私?,李俊清曾是水稻“一優兩高”生產競賽2017年、2021年兩屆冠軍。
在當地政府、院校、部門等聯合舉辦水稻“一優兩高”生產競賽活動的7年里,共培訓了5000多名農民、200多個種糧大戶。很多農民現在掌握了技術,成了“土專家”“田秀才”。
近年來,我市向科技要動力,大力推進農業先進技術應用,筑牢科技興農“軟環境”“硬支撐”,不斷夯實糧食豐收基本面。遴選發布農業主推技術26項,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20個,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102個,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送科技下鄉等多途徑多形式助推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
寒冬時節,萬物蕭瑟。彭山區稻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卻是一片綠意盎然:種植的澤瀉長勢旺盛,即將豐收。
“‘稻藥輪作’這種模式真的非常好,去年我家的水稻迎來豐收,種植的澤瀉如今也到收獲的季節了?!眻@區內,公義鎮欣榮村村民趙友良算了一筆經濟賬,水稻制種加中藥材輪作,平均每畝地的毛收入可達到8000元。
據悉,該區因地制宜,通過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頭,充分利用收割水稻后的稻田,開展川芎、澤瀉等中藥材種植,推行一季水稻、一季藥材的“稻藥輪作”模式,讓廣大村民走上致富路。
彭山區稻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只是我市持續推廣新型種植模式的一個縮影。去年秋收后,我市各區縣積極利用高標準農田的“空閑期”種植藥材或蔬菜。這種“稻藥”“稻菜”輪作模式十分亮眼,不僅極大提高了農田種植效益,也增加了村民收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廣新型種植模式,以達到提高產值的目的,讓更多種植戶認為“種糧有賺頭”,才會有更多人愿意種糧,最終真正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習近平總書記對耕地保護看得很重,為我們指引了方向?!泵忌教旄聟^北斗鎮甘泉村第一書記鐘成說,新的一年也將牢記囑托,采取“長牙齒”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撂荒地復種,堅決做好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
“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再也沒有了,現在家里的糧食堆滿了倉?!比蕢劭h彰加鎮村民王金安說,現在種糧非常放心,選種、管理、防災等方面都有人員指導,增加了大家種糧的信心。
“引入新品種,學習新技術,實現了糧食穩收、收益穩增的‘雙贏’?!泵忌绞泻梦兜舅緦I合作社負責人李相德說,2021年合作社擴種水稻1萬畝,增產稻谷600萬公斤,給農戶發放了620萬元“紅包”。去年更多的農戶愿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水稻種植面積達到了8萬多畝,并成功加入了“東坡大米”商標成員單位?!靶碌囊荒?,將錨定建設‘天府糧倉’這一目標任務,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帶動更多種植戶學好技術、種好糧食。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真正實現耕、種、收、烘干的全程機械化,推動糧食規模經營走上持續發展軌道?!彼f。
記者手記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蒞眉,走鄉村、下田坎,對眉山做好糧食安全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對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明確了目標、提出了路徑。因此,我們要再接再厲,把領袖的殷殷囑托轉化為實際行動,把美好藍圖轉化為“實景圖”。
我們要在學習領悟上下功夫。全面把握中省市有關精神,進而將其細化成可操作可執行的任務書、施工圖,一項一項落實、一件一件推進。要在抓落實上下功夫。圍繞“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目標要求,結合眉山市情、農情實際,開展耕地恢復“三年行動”,推廣建設“田長制智慧管理系統”,持續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加大“錢、地、人”等要素整合投入力度,大力引育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提升“東坡大米”美譽度。要在科技引領上下功夫。成立糧油類院士(專家)工作站和科技小院,持續開展糧食種植“一優兩高”生產競賽,構建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政策創新、管理創新,不斷增產糧食、增加效益。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林 陳文君 杜欣諺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