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12-21 10:27:51
責任編輯:衛琳霞
今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到眉山的首站便到了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了解當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糧食生產、推進鄉村振興等情況,與當地干部群眾親切交流。如今,在全市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之際,本報今起推出“永豐村的‘幸福密碼’系列報道”,進一步深度報道永豐村的故事,敬請關注。
“最近,我在永豐村流轉的420畝高標準農田上已經陸續種上了萵筍、青菜、豌豆尖和菠菜,再過3個月,這片田又能迎來新一輪的豐收了?!?/span>
12月13日下午,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的高標準農田上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種糧大戶邵國東邊向記者介紹,邊在萵筍地邊給負責管理的工人交代了幾句后,又來到正在栽種豌豆尖的地方查看。對于這片耕作了近10年的土地,他早已了如指掌,更是在提升耕地單位面積的產值上進行了諸多探索。
從4月中旬種植水稻以來,這已經是今年這片耕地上第三次播種下“希望”了。
從2013年在永豐村成片流轉土地發展農業種植以來,邵國東探索過很多模式,而“稻—菜—菜”三季輪作也是近兩年才穩定下來的?!鞍l展農業種植會受到自然、市場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想要提高產值就要多琢磨,更不要怕失敗?!彼f,從去年的收益來看,每畝田的產值達到了1萬元左右,還是比較可觀的。
同樣在這片耕地上發展輪作的,還有今年31歲的永豐村村民曾利。去年,他從父親手中接過種糧的擔子,開始和王元威一起在村上的1500畝耕地上“大展拳腳”。
“一周前,我們就用無人機在400多畝澤瀉田里播撒了種子,本月底,這些藥材就能全部采收,明年1月底,就能看到長得郁郁蔥蔥的大麥苗了?!?/p>
看到記者一臉茫然地尋找著麥苗的身影,曾利一腳邁進田里,輕輕地挪開澤瀉葉子,已經10公分高的麥苗便顯現出來。他笑著說:“為了讓耕地實現最大化利用,我們便創新開展了‘稻—藥—麥’的輪作模式,在藥材采收前一個月播撒麥子,在大春水稻播種前半個月收割,雖然大麥的產量不算太高,但這樣一來,既能確保不影響水稻生產,又能增加單位面積的產值?!?/p>
其實,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家的種糧積極性,永豐村不斷推廣應用新型種植模式,通過稻藥輪作、稻菜輪作等,不斷增加土地復種指數,讓土地既能產糧、又能賺錢,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也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隨著種糧大戶的帶動,永豐村的耕地流轉率達到了96%以上,這樣一來,徹底解放了當地的剩余勞動力,也拓寬了當地百姓的增收渠道。
“我們家有5口人,土地流轉租金每年會有5000多元,我在村上擔任保潔員有一份收入,老伴在家門口的耕地里干活,一年有100多天的用工需求,一天能掙100多元,既能照看到家里,又能打工掙錢,兒子兒媳兩人都在鎮上務工,算下來,家庭的年收入還是很不錯的?!贝迕窳f。
對于村民就近務工增收,邵國東很有發言權,他說,光是他流轉的420畝土地,每年在用工方面的支出就有100多萬元。
“從2021年統計的數據來看,永豐村畝均稻谷產量達700公斤,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2.8萬元,排名全省第四位?!庇镭S村黨委書記李雪平稱,我們的高標準良田早已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金飯碗”。
然而,個體無力帶動共同富裕,只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才能有保障。為此,該村兩委一直都在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我們的‘豐收里’綜合體正在加緊建設中,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預計明年3月可以正式投用;綜合體旁的15畝耕地將打造成農旅研學基地,目前正在物色合適的公司來共同打造和經營;我們成立了商貿公司,推廣銷售永豐大米、小榨油、湯圓粉等本地特色農產品,今年已銷售了4萬斤永豐大米……”談起村集體經濟的組成和發展,李雪平如數家珍地羅列起來,2021年,村集體收入有12.28萬元,今年已經突破了50萬元。
“我們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中,還將進一步結合實際,發展永豐特色產業,繼續推廣復合輪作模式,提高種糧綜合效益,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同時,組織開展好職業技能培訓,幫助群眾就近務工穩定增收,促進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列?!崩钛┢秸f。
目前,永豐村正深度挖掘農業觀光、農技研學、農事體驗等潛力,打造獨具永豐味道的農旅品牌,在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進現代經營上走在前列。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姚永亮 陳文君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