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
  • 站內

當前位置:

眉山新聞網

>

新聞

>

眉山新聞

“非凡十年·丹棱巨變”系列報道之文旅融合篇 | 文旅展新顏?融合譜新篇

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12-14 08:11:06

責任編輯:楊熹


丹棱嗩吶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展現了丹棱人民鼓足精神大步前行的精神狀態。

“第19屆‘精瑞人居獎’,全市唯一;入選《2022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全省僅2個;斬獲國際大獎,摘回‘2022亞洲都市景觀獎’桂冠......”一個村一年之內屢獲國際國內大獎?沒錯,丹棱縣幸福古村就是這樣的存在。而它也是十年來丹棱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不俗成就的一個生動注腳。

不登大雅堂,難解丹棱意。丹棱鐘靈毓秀,自隋開皇十三年建縣至今1400多年,積淀了底蘊厚重的縣域文化。隨著大雅文化、端淑文化體系不斷完善,丹棱眾籌文化院壩經驗全國推廣,鄉村文化共建共享,滿足了人民不斷發展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旅融合創新標,奮楫揚帆逐浪高。近年來,丹棱縣堅定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于文旅事業發展的決策部署,錨定“探索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刃惺痉秴^”目標,以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統攬,深挖文化旅游資源,厚植歷史文化底蘊,堅持文旅融合發展。

今年10月10日,丹棱縣委十五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丹棱縣委關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傳承三蘇文脈發展大雅文化的決定》,未來,丹棱文旅事業將在傳承三蘇文脈發展大雅文化中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累計接待游客2781.1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32.16億元

創新建成各類民間眾籌文化院壩100個,組建文藝隊伍92支、培育各級文旅能人300余名、文化類社會組織10個

A級景區6個,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保4處、市保9處、縣保28處,32個非遺項目和58名非遺傳承人


夯基——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今天整場演出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丹棱縣的兩個文化節目,它們既是丹棱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丹棱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一個佐證?!?0月底,在眉山市首屆文藝新作大賽上,丹棱縣推送的群舞《嗩吶》、原創歌曲《又見橙黃橘綠時》分獲舞蹈類一等獎和歌曲類二等獎。通過直播觀看了整場比賽的市民黃杰對丹棱節目記憶深刻,他說,歌曲《又見橙黃橘綠時》描寫了在鄉村振興戰略下丹棱人民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丹棱果農永遠帶著笑臉躬耕不輟,永遠邁著步子高歌前進的奮進精神;《嗩吶》則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展現了丹棱人民鼓足精神大步前行的精神狀態。

非遺進校園。(資料圖片)

載歌載舞表達的不僅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更是在此基礎上丹棱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是群眾精神生活日漸豐富的表達形式。這一切的起點,在于丹棱縣文化事業基礎的不斷夯實。

十年來,丹棱縣服務體系建設達到新高度。重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建成,形成了以大雅堂為軸心、文化館和圖書館為兩翼、4個中心城區特色文化廣場(公園)為輔的文化集群。丹棱縣文化館創建為國家二級館,縣圖書館正爭創國家一級館。全面建成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50個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個鄉鎮廣播站、50個村廣播室,廣播實現“村村響”,電視實現“戶戶通”,文化設施設備配置“全覆蓋”。

十年來,丹棱縣眾籌文化院壩實現新突破。丹棱縣創新建成各類民間眾籌文化院壩100個,獲全國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項目西部地區第一名,入選中宣部2019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典型案例選編。德祥文化大院獲評第九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民辦基層公共文化場館。

十年來,丹棱縣文藝隊伍建設獲得新成效。組建文藝隊伍92支,培育各級文旅能人300余名、文化類社會組織10個。王作平獲評全國優秀文化志愿者、四川省突出貢獻文旅能人。2021年丹棱縣齊樂鎮入選四川省首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鄉鎮、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村晚),齊樂鎮梅灣村、順龍鄉幸福村獲眉山市首批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鎮。

十年來,丹棱縣文化惠民活動呈現新特色。堅持縣鄉村三級聯動,“一村一特色、一鎮一品牌”。連續7年舉辦“鄉村村晚”活動,2021年丹棱縣成為文旅部確定的全國14個“村晚”示范展示點之一,全省唯一。2012年“大雅新農民·快樂新農村”活動成為全省知名農村群眾文化品牌活動。送戲曲下鄉(進校園)、非遺進社區等活動惠及千家萬戶,群眾文化活動實現“鋪天蓋地”。

十年來,丹棱縣文學藝術創作取得新成績。2021年開始,丹棱縣啟動全省首個由縣級單位編纂的綜合性文庫——《丹棱文庫》的編纂工作,文庫共收納丹棱名人和丹棱本土傳世作品41種書目、150冊、約2500萬字,目前該書正在印刷中,即將與群眾見面;編創微電影《田野里長出的文化院壩》入選“鄉村振興·美麗家園”2019年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優秀選題名單;創作原創歌曲《志愿者兄弟》,入選省文明辦組織的《四川志愿服務主題歌曲》目錄推廣……

升級——文旅產業多元壯大

“成都清涼地,丹棱老峨山。歷經近一年時間打造,丹棱老峨山終于迎來了‘六月六’恢復性開山。自此,老峨山將敞開懷抱,歡迎四海游客!”2021年7月15日,歷時一年、投資上億元的老峨山改造提升工程告一段落,開山迎客。通過改造提升,老峨山新建游客中心、三合院,完成澄懷湖區域的景觀提升,建設旅游智慧系統,完善全山的水、電、氣、通訊、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老峨山的旅游服務效能得到極大提升。

丹棱縣老峨山下好風光。

“老峨山非常適合避暑,還有很多民俗表演,所以我們專門來參加今天的朝山會?!?022年7月4日農歷六月初六,一年一度的老峨山朝山會如期到來,吸引了來自成都、重慶、雅安等地大量游客慕名前來朝山、祈福、避暑。在朝山會現場,來自成都的劉女士和親友們被老峨山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現場精彩的文化節目所折服。開山迎客短短一年時間,老峨山的美名已然傳遍大江南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游玩。

據介紹,老峨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海拔1142米,地處成都平原西南邊緣的眉山市丹棱境內。民間傳說先有此山后有峨眉山,故名老峨山。清代文學家彭端淑曾贊譽,“鎖江非江靈溪秀,峨山是佛雄峰壯”,由此可見老峨山鐘靈毓秀,崇山峻嶺,蔚為壯觀。老峨山六月六朝山會,起于隋,興于明清,是集朝山祈福、拜佛悟道、避暑游玩、文化表演、物資交易、民間文化藝術交流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歷經千年,世代相傳,久盛不衰,如今已經成為丹棱縣一張靚麗的旅游名片。

作為丹棱旅游業的龍頭、峨眉山的姊妹山,老峨山見證了丹棱文旅產業的歷程。十年來,丹棱旅游蓬勃發展,成功創建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獲評四川省鄉村旅游強縣,近十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2781.1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32.16億元,基本形成“一核兩翼”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十年來,丹棱縣旅游產品供給不斷豐富優化。隨著2022年2月老峨山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丹棱實現AAAA級景區零的突破。2012年丹棱縣僅有國家A級景區1個,如今已發展壯大至6個。同時,孵化培育了“桔香稻田”“雅韻宋街”等一批文旅新場景,丹棱縣大雅堂博物館成功創建國家三級館,列入2022年度省級研學旅行實踐基地創建單位名單,基本形成了以鄉村旅游為基礎,生態度假、研學旅游、觀光休閑、民俗體驗等為特色的多種類型旅游產品體系。

十年來,丹棱縣文旅發展主體不斷發展壯大。丹棱縣培育文旅規上企業兩家,2018年,成立國有控股的丹棱縣文化旅游公司,統領幸福古村發展有限公司、大雅堂發展有限公司、大雅風行旅行社等,實現重點文旅資源的全面開發和公司化運營。同時加大文旅招商力度,引入資本投資,近十年累計實現重點旅游項目投入約15億元。

突破——文旅融合初見成效

十年來,丹棱在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道路上,以幸福古村為試驗田,摸索出獨特的古村模式,本著“保護開發、尊重傳統、產村相融”,將幸福古村這個電影中“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塑造成“可持續生長”的“幸?!惫糯?,打造成農文旅融合的標桿。

在農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幸福古村依托古遺址、古人文、古村落等豐富資源,深度挖掘農耕文化,精心打造幸福嶺人文旅游度假區項目。

開發時保護文化。秉持尊重原鄉建筑和傳統文化理念,以不“驚擾”安靜祥和的古村落和山林為原則,采用當地生土磚、小青瓦等建材,使新建項目很好地延續了當地傳統格局,在“古、靜、拙”的古村意象之中注入當代生態建筑設計理念,喚醒在地文化的獨特魅力。

建設中植入文化。從人的鄉愁記憶切入,運用生土建筑、驛站古道、農耕梯田等各種鄉土元素,通過梳理游步道、拉長游線,在餐飲、住宿、交通、娛樂等方面植入在地文化,建設歸鄉步道、夫妻樹廣場、旅游廁所等基礎設施,打造小院咖啡、石磨豆坊等共享業態,提升內涵,延續古村的鄉土性和文化性。

運營中傳承文化。在幸福古村運營過程中,傳承發揚農耕、民俗等文化,以嗩吶、快板等民間藝術,創作民俗精品節目和歌曲曲目,挖掘沉淀的記憶和技藝,整個村落較完整保持著傳統農耕文明的原真性,不僅彰顯古村文化和旅游價值,更讓文旅體驗活動不斷豐富。

在全縣層面,隨著幸福古村這一“引爆點”的驚艷亮相,丹棱文旅融合找到了新方向。丹棱縣以幸福古村為輻射帶動,分階段培育梅灣村、雄義村、龍鵠村等一批特色村莊,不斷擦亮“丹棱游村”旅游品牌,不斷豐富“丹棱游村”內涵和表現形式。目前,齊樂鎮梅灣村已被納入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仁美鎮雄義村已入選第三批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傳承——文化遺產保護發展

“同學們,連簫又名‘柳邊柳’,作為丹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伴舞的唱詞幫腔,每上句末尾都有‘柳連柳’作襯詞,舞者手舞連簫作道具而得名。下面我們從最基礎的動作開始學習?!苯?,丹棱縣文化館(美術館)老師走進端淑小學教習連簫技藝。通過學習,孩子們切實感受到了非遺魅力,學校也趁機推出大課間連簫操,讓這項非遺傳承下去。

連簫進校園只是近年來丹棱縣通過訂單式服務,在全縣部分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的一個案例,這些曾經僅限于口口相傳的非遺已經成為學生日常學習中的一部分。

“喜訊,丹棱三個非遺項目升級為省級非遺項目!”11月初,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單,其中丹棱凍粑制作技藝、老峨山六月六朝山會、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馬嘴河白酒傳統釀造技藝)榜上有名。經過公示,這三項丹棱非遺項目升級為省級非遺項目。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看得見摸得著的文物構成了一個區域文化的骨架。近年來,丹棱縣在非遺傳承和文物保護工作上兩手抓、兩手硬,成效斐然。

為了助力非遺文化活化傳承,近十年來,丹棱積極開展非遺資源普查,實地調查采訪傳承人58名,形成了32個非遺項目和58名非遺傳承人相關普查材料,并錄制了山歌、花燈等音視頻。建立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名錄,加強非遺研究和編纂,開展形式多樣的非遺傳承和展示活動,夯實非遺傳承人隊伍和非遺傳承陣地建設,在大雅堂博物館建立全國首個嗩吶博物館。積極開展非遺宣傳,《眉山記憶》非遺短視頻丹棱凍粑視頻獲文旅部官方微博等平臺宣傳,入選2020年全國優秀網絡視頻作品,全省唯一。同時,以非遺促產業發展,推動非遺成果轉化,實現銷售額1.2億元。

全國重點文物丹棱白塔已經靜靜矗立千年。

文物保護工作方面,經過多年的實地踏勘、積極申報、精心維護,丹棱現有丹棱白塔、鄭山劉嘴摩崖造像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省保4處、市保9處、縣保28處、一般文物點119處,館藏文物226件,有可移動文物226件、不可移動文物162處。丹棱縣出臺《丹棱縣文物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嚴格落實保護責任,強化安防措施,提升文物安全防護質量水平。編制完成國保鄭山·劉嘴摩崖造像保護規劃,對省保二龍廟大殿和大雅楊氏墓進行搶救性維修,強化安防措施,筑牢文物安全防線。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俊涵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川網公安備 51140202000199號

分享到

91在线看